细嗅蔷薇。
1. 这世界最不易被征服的,是内心有美的追求的人。因为美不只是美本身,它还对应着丑与世间的是非…审美活动所呼应的是人内在的神性。当一个人身处困厄之中,源于内心的审美可以帮他超越现实中的苦难。
2. 有时候,为了谋求一点宽慰,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时空穿梭者,从未来的世界来到此世的地球。如果将来糟糕透了,且当此地为一方乐土;而如果将来美妙无极,就算是在此时体验古人悲苦的生活。
3. 完整的慈悲是既要慈悲地观照众生,也要慈悲地观照自己。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众生平等、无分别心。慈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合理的欲望给予人的尊重。
4. 人生活在欲望与恐惧之间,难免有自私的倾向。否认人的自私性,就是否认人本身。所以,我宁愿世人能正视自私,承认人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变得谦卑,而不是自以为怀着公心,从此道德完美,却难掩逼人就范的嚣张。而这恰恰是历史上那些道德乌托邦不断走向反面的原因。
5. 所谓公益,不过是私利的最大公约数而已。
6. 世界给我的最大的慈悲,是“除了人,我别无身份;除了美,我一无所知”。
1.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宽容的价值,并且尽可能不用恐惧或者欲望去考验人性,哪怕是以忠诚和真爱的名义。
2. 真正的慈悲面向所有人,包括你我自身。一个对自己都没有慈悲的人,对他人恐怕也缺少慈悲。如果一个人说愿意用生命来爱你的时候,他可能只是想和你以命换命。……总而言之,利己不是这个世界的灾难,真正的灾难是这个世界有理想而没有了你自己。……人有善的倾向。拒绝行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剥夺。
1.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了转发罗尔的文章?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人们活在空虚之中,需要在生活中寻找意义。……如果只是转发一条微信,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又能让朋友看到自己的善意,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好事。……其二,在公共事件中,人们渴望自己的善心或意志能够立竿见影。涉及营销的公号声称转一次能够捐一元钱,这让许多人觉得自己的转发不会徒劳无功。所以这种转发暗藏了某种心理安慰——我只要稍微做一点努力,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而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是深感无力的。其三,人们有同情弱者的倾向。罗尔一家的境遇,值得同情。更别说强弱对比本来也是相对的。就算是一个中产阶层,他也有寻找社会救济的权利。其四是巨龙效应。多数是迷人的。当转发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人会觉得自己是巨龙的一部分,巨龙在创造历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2. 中国人的自我救济主要围绕着亲情展开。
3. ……我并不是要完全否定符号的价值,因为语言的贫乏,我也时常不得不借助符号或者隐喻来完成思考。只是我更看到一种危险,在寻求正义的路上,符号抵达的地方也常常是理智崩溃的地方。
4. 互联网背景下,人类的同情心会出现两种分化:一是同情的泛滥,二是同情的抑制。前者,就像居依·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当哀悼变成一种时尚,同情被矮化为一种跟风制造的景观。至于后者,其极端状态就是表现为冷漠。因为网上可以被同情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远远超过了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同情的限度。
1. 有些人习惯从寻找敌人的过程中赋予自己人生以意义。而当戾气变成了一种没有方向的愤怒,每个人都可能变成受害者。
2. 当爱国主义者开始监督他人是否爱国,自由主义者开始监督他人是否爱自由时,他们都走到了自己相信的价值的反面,因为他们都因为鼓吹集体主义而失去了个人主义的立场。不尊重个体对人生意义的抉择,不体谅人世的艰辛而奢谈集体正义,是对正义的亵渎。
3. 没有便利的公共事业,人们就会投身于私人交通,凡事亲力亲为,美其名曰自救。和限购一样,当城市缺少合作精神,个体的欲望都被大大激发。历史会怎样记录我们这一代人?——他们来了,如蝗虫过境。
4. 我不反对私有制,我反对的是公共性缺失所带来的焦虑与凡事亲力亲为的举步维艰。
5. 想想人世真的是充满了荒诞,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在最后抵达死亡,还奢求对自己说一声问心无愧。
6. ……我最想纪念的是在我人生的旅途,曾经并且正在死去的多少个血气方刚的菩萨心肠的进退失据的我,以及一次次被摧毁后的新生与复活。
1. 最后说说我理解的“琥珀社会”,当我创造这个概念时,后来发现也有人用到了它。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在我看来,那不仅是一种完全固化的存在,而且还保留着某种虚饰的纹理。而现实的逻辑是,如果城堡的落成意味着个体成为关进琥珀的昆虫,那么这样的城堡就算是色泽再光鲜,也会失去生命力与创造力。
2. 有人说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其实读书真不是一件寂寞的事,寂寞往往是在读完书之后。
3. 读书是为了享受他人的思考,同时激发自己的思考。这背后都暗藏着美的激情。我相信,真正热爱思考的人会知道自己的方向,美的激情会让他停留在思考本身。所以说,重要的是你把心放在哪一个时代,而不是把身放在哪一座庙。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以及你所相信并热爱的一切。
4. 而我想要的生活,总是和创造美、传播美或享受美有关。……哪怕这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创造,只是领略了他人的创造 . 我也会为生活里的这些美的际遇心存感激。
5. 没有遇见神的指引,也不曾热切盼望,我只皈依那个我最看得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