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三年二月的碎碎念。春只消吻一下,暖融就一树一树地荡漾开了。
今日与初中老友相聚,有些甚至毕业后再未会见,一晃竟将近8年。叙叙旧,更新一下记忆里的容貌版本。饭桌上觥筹交错,侃侃而谈的、谈笑风生的、口若悬河的、公务繁忙的、内敛含蓄的……愈是人声鼎沸,我愈是容易生发出一种抽离感,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躯壳坐在角落摇曳的灯光里,平静地带着笑意注视着消音的一切动态,猜想着每一副皮囊下的灵魂都是经受何种磨砺才来到这里,人群的兴奋、疲态、倦怠、慌张、尴尬、困窘、掩饰就在这样的时刻纤毫毕现……忽觉离那样一个除了考试和发胖再没多余烦恼的单纯年岁已久了。然而听闻大家都各自奔赴前程,总归还是欣喜大过怅然。返程路上,月光下积水空明,万物静默沉睡。独自步履匆匆,方才听得到自己的呼吸,感受到潮热的脸颊,回神到自己的心跳。
动身前三四日,饱食饕餮,深感记录之必要。
下午近三时抵达校园。尽管一路颠簸已精疲力竭,刚放下行李,就马不停蹄前往古籍馆。宿舍不过是行李的栖息地,图书馆才是心灵的港湾。
我并不喜欢即时通信。那些过于紧凑密集、立等可取般的回应期待只会让我陷入愈发窘迫的境地,也让谈话双方的思维碰撞停留在瞬时、粗略和表层。一切因距离、时间而自然形成的人际交往“缓冲带”早已分崩离析,被社交软件捆绑的每一天都觉得在负累前行。有些原本一面之缘尚可保留温存的人,却因社交软件的礼貌性连结后纠缠不清了;有些本需要延缓承受的压力,却因群里的个人“@”而心惊肉跳、如履薄冰。说到技术理性的急剧膨胀,ChatGPT最近倒是大行其道,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不过让人类自掘坟墓的铁锹挥舞得更快些罢了。
同Muffy一起,在等一个好消息。不过,焦灼过后,是一个不好不坏的结果。不过某种意义上,或许是一个延迟兑现的好消息。往长远想,也很不赖不是吗。
从完全不曾听闻过,到三天后速成社群网络识别算法的R语言实现,当社群聚类色彩图弹出的那一刹那,简直欣喜若狂。一路哼着小曲下楼去吃晚餐,周身都还沉浸在喜悦里,甚至用眼神对同在排队的陌生人致以善意♪(´▽`)。然而在睡前渐渐冷静下来三省吾身,晚餐后的6小时效率几乎为0,这真是一个仅仅第一步成功就激动到仿佛后面无数步都已胜券在握的头脑发热的笨蛋。人还是不能得意忘形的好。
今日在想,我的学术信仰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