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scope

A scope exploring love & beauty, nature & life.

Book | 『价值的理由』陈嘉映

数峰青 none

  人在理性和策略之外,必然存在一些旁的、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


(一)辑一

  1. 我们并非既站在事外又站在自己之外,一方面计算自己的种种条件,一方面计算候选之事的种种利弊,然后做出理性的决定。我也许可以这样刻画我买股票时的情形,这样刻画我在婚姻介绍所挑肥拣瘦的情形,但有血有肉的生活不是这样。

  2. 生活深处,世界不是分成你和你要选择的东西,你跟你周边的人与事融合为难解难分的命运。如果只关心选择,不妨说,随着生命的深入,一个人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然而,生命不是一道关于选择数目的数学题。……与命运为侣一道浮沉就好些吗?我觉得总比站在外面好些,虽然命运本身不是什么甜美的东西。

  3. 我们可以把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对面,然后按重要性加以排列……好,擘画天下的理论家为我们排出了次序。……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人都按照一套固定的价值排序来生活,人人都争做影子次序里最重要的事情,在尚有孩子失学前就无人去救助黑熊,那会是一个多么让人丧气的社会。

  4. 经济学、博弈论只涉及策略。……(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学科框架内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各有各的成就和效用,但它们从来不是对人性总体的研究,从来不可能发现“人的本质”。科学只能解释机制意义上的原因……为了揭示机制,科学家必须排除道德不道德的区别……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有别于科学的另一个层面上思考。

  5. 你自私,也许没谁拦得住,但又何必弄得好像那份自私背后有一套科学原理的支持?

(二)辑二

  1. 在志意的快乐那里,每一分辛苦本身就是一分快乐。

  2. 实际上,科学掌握的客观规律越是确定不移,它们与人生的道理就越不相通,因为它们本来是通过清洗掉意义才被求得的。

  3. 道理越根本,似乎言说就越无力,会通于一,就无可言说了。这个一,怎么称呼?道、理、太一、太极、无极?语词本来用来分殊,所以庄生曰:既已为一矣,可得有言乎?庄生,以及说了那句无人不晓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都被称作道家。其实,儒家论理,照样要碰到这无可言说之境,大儒程颐就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理固深,说则无可说。”“吾道一以贯之”的那个“一”,孔子自己没落实它是什么,“忠恕而已矣”是门生曾子落实说的。

  4. 对于思想者而言,没有定于一尊的至道。渴求一尊至道的人,须得把眼光转向信仰。思想的求道者须始终培育承受不确定的勇气,一如信仰者须始终培育承受确定性的勇气。

  5. 大一统观念的瓦解,并不自动地带来思想的自由对话。观念的舞台上,演出着五花八门的主义: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科学主义,更不消说消费主义。唱都在唱,但没有互相聆听,热闹之余,我们这个时代始终没有培育起厚重的意义。在没有绝对标准的世界中寻求贯通之理,辨别虚幻与真实,对于思想者来说,还是一件刚开始学习的课业。

(三)辑三

  1. 我们这一代人,心里分了很多层,最深的喜悦和烦恼,从来不直接出口。所以非要有知心朋友不可,彼此之间,谈的是事务,谈的是世间万象,人心深浅,都在其中了。

  2. 比如日本,相对而言他们现代化发展不那么被动,相应地,文化和信仰的改变比较缓和。变化缓和,于是人们就有时间去对信仰进行重塑或修正。与西方或我们的邻国相比,我们的信仰失落就显得格外触目。变总是要变的,但变得比较缓和,变化就比较积极;变得太剧烈,就造成危害。

  3. 与信仰、精神生活相对的,财富、权力、色情,这些是最世俗的东西。这些东西从来就在那,只不过今天信仰和精神衰落,这些世俗的东西“赤裸裸”地发挥力量。而在过去,信仰和精神传统会起到缓冲作用。

  

Book | 『感知 • 理知 • 自我认知』陈嘉映